那些年,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灣仔

眼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水晶膠浮雕作品,內裡封存了一班小學五、六年級學生對灣仔的印象,當中有玩具迷必到的太原街、百年歷史的洪聖古廟、低矮的一排唐樓,還有龍門酒樓──這些彷彿與一群「千禧童」遙不可及的老灣仔地標,原來又是他們的創作根源。

只有十歲的張正煒,曾是龍門酒樓的擁躉,「那裡很有人情味,很多舊街坊飲茶傾計。2011年龍門酒樓清拆後,我很想用水晶膠將這個記憶保存起來,不會忘記。」同樣以龍門酒樓為題材的陳瑛琳,便加入個人想像,在她創作下的酒樓老闆,在街市賣栗子賺取第一桶金開設酒樓。

在灣仔軒尼詩道官立讀書幾年,張竣樺則坦言,為了水晶膠創作搜集資料,開始留意灣仔,「我的作品有很多舊照片,但不斷被新事物取代,象徵灣仔不斷發展,有新舊平衡。」郭鎧彤就特別提到水晶膠在光線下呈現的折射效果,透明的作品成為她說故事的舞台:「故事關於一個賣雞蛋維生的伯伯,一天他走到洪聖古廟參神,之後憑他的努力,終於儲夠錢,買了一架手推車,改善了家人生活環境。」